2006年9月8日 星期五

The Future is...

做簡體版網站做到一半,想找一下上海建築物的圖像來參考參考,結果被一個很棒的資料網站吸引-Skyscrapers.cn,感覺這世界上還是不斷地有更多夢想被創造跟實現...

最近試用Tivo,實在找不到什麼可以錄的節目,結果錄了一堆偉大工程巡禮、科技新未來、CSI、、不過有一天看了一個東京灣金字塔城(City in a Pyramid),雖然這個計畫不見得會實行,但是所作的相關研究,其實都影響了一些新材料、新技術或者新發明的誕生,有能力、有遠見的政府,真的是令人羨慕!



==========================
東京『金字塔』同時容納750000人安居

想象一個『自立式』的,不需借助外力支持,外形酷似埃及金字塔的一個巨大之城如何矗立於東京的上空;再想象一下,這個幾乎不需要人類勞動參與的龐然大物如何在機器人的一手一腳下建造起來。這個『漂浮』於東京灣之上、直插雲霄的『超級三維城市』,其高度為埃及歷史上最偉大的金字塔之一的吉薩金字塔的12倍,可以同時容納750000人在裡面安居樂業。

這就是東京未來藍圖上的『金字塔城』(City in a Pyramid)。『東京金字塔』的構思最早源於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一個城市建築設計原創大賽,它旨在為解決城市人口的居住密度問題,並由設計師於今年4月提出了詳盡的設計方案。

『搭城』四步曲

第一步:打地基

把36根巨型柱墩沈入東京灣,由機器人牢牢地插入河床中。整個『金字塔城』是由大大小小大約幾千個相對獨立的『小金字塔』由下至上『堆積』而成的,在地基上搭起來的25個『小金字塔』是金字塔的第一層。

第二步:搭建外部骨架

同理,『金字塔城』的基本架構就這樣一層一層地搭建起來,形成了一個超巨型的金字塔形結構。

第三步:打造摩天大樓

只有在整個『金字塔城』的外部骨架結構全部建設完畢之後,纔開始動工建造供人居住的『公寓大廈』。因此說,『金字塔城』的外骨架就是這個城市的基礎設施,而『宿捨樓』等則是其中的功能設施。

第四步:最後完工

『金字塔城』最後成型後,總高約為1728米,連接整個城市的所有管道連起來大約有138公裡長。

城上生活導向圖

摩天公寓——住的地方

摩天大樓是『金字塔城』的主乾部分,也是實現『金字塔城』人居價值的體現所在。摩天大樓有30層樓那麼高,它的頂端和底部都有『鋼筋水泥』的支持,並與城市外部相通。它的頂端位於城市的最頂部,從遠處看去就像是一棵大樹上結出的一枚大果實。人們住在裡面,與住在地面上的公寓毫無區別。?

節點——公交站

整個城市的建築由數以萬條或水平,或傾斜的管道互相聯系在一起,這些如蜘蛛網般的管道,密布於整個『金字塔城』的裡裡外外,看上去猶如向全身各個組織輸送養料的血管,是這個城市跳動的脈搏。

這些管道由碳納米技術造成,質量非常輕便。此外,整個『金字塔城』的外部骨架都采取了『中空』的設計,因此居民的日常生活的流動和交通將主要在這些骨骼中進行。它裡面建有自動人行道,無人駕駛高速列車(形狀像豆莢)和自動昇降機等交通工具。而每根骨骼的交接處就是一個節點,這數以千個的節點不僅成了城市交通網絡的中轉站(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公共汽車站),而且還為整個城市建築的平衡提供結構上的有效支持。

中空管道——橫街窄巷兼馬路公路

由於連接『金字塔城』的管道全部是中空的,因此這些管道就擔當了『大街小巷』、『高速公路』的角色了,人們上班上學、購物休閑就全部在這些『地道』裡面進行。選擇適合的交通工具,通過這些管道,你就可游遍整個『金字塔城』了。?

高速地鐵———交通工具

在『金字塔城』中,你將看不到任何汽車行走的影子。城市居民的交通主要依靠高速地鐵。這種新型的交通工具全無污染,且為全電腦控制駕駛,日日夜夜穿梭於城市的骨架之間。

光電薄膜———太陽能發電廠

發電對於『金字塔城』來說並不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且還具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在城市的骨架(中空管道)外表涂上一層光電感應薄膜,就可以充分吸收太陽能發電,環保標准絕對一流。此外,『金字塔城』還可以通過海水中的水力發電,或者利用海中的藻類植物制成生物電池來實現發電的目標。?

柱墩———城市下的地基

萬事從地基開始。一共有36個由特殊混凝土制造而成的柱墩,深深插入東京灣中,牢牢地支橕著整個『金字塔城』屹立於東京城的上空。

聞名世界的埃及金字塔其古人是如何把一塊塊如此沈重的石塊壘上去,到目前還是一個千古之謎。但東京的『金字塔』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首先,以碳納米技術做成的材料比一般的建築材料要輕便許多;此外,沈入灣底的36個巨型地基也『分擔』了『金字塔城』的主要重量,因此,從實際搭建的角度來看,『金字塔城』的工程是具有可行性的。▲

機器人———建築工人(兼城管人員)

提出『金字塔城』這個『異想天開』的構想的建築師們還不僅僅滿足於此,他們預計讓機器人來完成和實現這個『偉大工程』。機器人猶如蜘蛛俠般沿著管道上上下下攀行於『金字塔』之間,它們將負責『打樁』、『搭城』這些主要和危險的任務,而幾乎不需要人類的操心。?

『金字塔城』面面觀

『金字塔城』的總高至少為埃及的吉薩金字塔高度的12倍,此外,它比埃及金字塔更為壯觀的一面是,整個『大金字塔』中一共包含了大約55個『小金字塔』,每個『小金字塔』的體積都足以與埃及的一些較小型的金字塔媲美。

建築師們可以提供生動立體的『金字塔城』模擬圖,或許有一天東京人真的能實現『住在半空中』的可能。

從高空往下看東京灣上的『金字塔城』可以發現,這或許是東京這個擁擠的大城市中剩下的唯一一個天藍水碧的地方。『金字塔城』完全不佔用寶貴的土地資源,建築師們的夢想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眾所周知,日本位於三個地殼板塊交匯點上,地球的地震高危帶(俗稱火線)剛好把日本從中間一切為二,因此日本是全球最容易發生地震的國家之一。而建成的『金字塔城』則能幫助日本抵御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的侵襲。

挑戰不可能的建築任務

人類自古以來就有偉大的夢想,因此誕生了埃及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印度泰姬陵和中國萬裡長城這些建築奇觀。盡管世紀如梭、地球日新月異,野心勃勃的建築師卻一刻也沒有停止他們怪誕超前的思想,他們為世界的未來勾勒出一幅城市藍圖。奇跡的誕生不但需要冥思苦想,還需要大膽的創新。

如東京的天空城、溝通歐亞橫跨於白令海峽之上的『高架橋』、阿爾卑斯山地下隧道、貫通全美洲的超級地鐵、巴拿馬隧道的拓寬工程和荷蘭電子抗潮工程,還有包括本期大開眼界介紹的『東京金字塔城』,就是當代建築工匠所提出的一系列的『不可能的建築任務』。這些工程當中,有的只是提出了相關的理論,而有的則已經開始破土動工,付之實施。建築師們提出這些不可能的構想,就是為了重新界定『可能性』的定義。

其實,工程師們提出『不可能的建築任務』許多都是為了解決人類的居住、交通難題,比如東京的『金字塔』城,就是為了解決島嶼之國的日本土地資源嚴重匱乏,城市人口過度擁擠的問題。『金字塔』城建造於東京灣之上,不佔用東京寶貴的土地資源,看上去完全就像是一個『懸掛』於半空的『空中之城』,為東京人延伸了無限的空間。

到底,人們什麼時候纔能實現把埃及的金字塔『移植』到東京去的夢想呢?

================================

來源:信息時報 2003-06-17 10:46/編輯:李強

摘錄的這篇報導居然是2003年的新聞.... 真是不知不覺噎.. 我們可不可以不要在這小島上吵來吵去了?